虽然是短短五个字,但是却似乎包含了各种各样的情感——不甘、犹豫、迟疑、想尝试........
PS:备考强劲福利!CPA抢跑课程+1336页精华讲义+全科考点默写本,完课6科纸质【包邮到家】。以上限时0元!立即查看↓↓↓
生活一平如水,但也是适得自在。按照一般人的轨迹,也许未来他能够继续升职加薪,在体制内收获一份更加丰厚的薪水。
每年看着负责年审的会计师们在公司里穿梭,他也萌生了去事务所、挑战人生的想法。所以经历了2年备考,拿下CPA中的4门后,32岁,他离职了。
相比于周围的一圈25、26岁的同事,无论是拼体力、还是拼学习能力,大A都感觉自己明显落了一节。
人生像是回到了原点,拿着三四千的工资,大A也不清楚自己是进步了,还是退步了。
不过,他很快找到了自己的优势——在国企5、6年的工作经历,让他更擅长与客户沟通,所以很快他就升了职,带着一群小朋友做起了业务。
听上去很顺利?但是这样一个时间段的大A毕竟只是一个审计小白,也许沟通侃侃而谈,但是涉及到专业相关知识,同样也是一头雾水。
平衡好自己的优势和劣势,大A就像一株新生的幼苗汲取着营养、飞速的成长着。入职一年半的时候,他慢慢的开始负责新三板的年报审计项目
他再普通不过,不像爽文男主女主,一次逆天改命,而立之年顺利进入八大、四大。
他只是一个过了CPA四科,进了一个不知名小所,拿着一般薪水的小人物。但是他又确确实实改变了自己。
就像我们备考一样,如果你觉得现在备考已经来不及,你有100个理由劝自己放弃。
可能我学习能力和体力都比不过刚进社会的新血,但是我擅长沟通交流,我可以凭借自己的优势一样可以做得很好。
比如,你同时报考了《会计》+《审计》,眼看着时间一天天流逝,依然可能没办法完成两门的复习目标。
这时候与其逼着自己死磕两门大三科,不如把其中一门替换成《经济法》或者《战略》,甚至做减法——今年的目标就是确保《会计》过关,也能的。
在第一家事务所呆了近三年后,大A通过了剩下的两科,他也准备去更大的平台发展。
第一次投递,大部分简历石沉大海,唯一一家获得面试机会的大所,却因自己小所的出身,最终将自己拒之门外。
没有太大的波折,似乎也是一平如水。不过注会菌认为,这只是大A的表述让人感到格外的平静而已。
他完全可以将自己面试的经历描述成对决般的紧张,加上夸张的心理描写,让人血脉喷张,最后一击即中,志得意满。
就像他说的那样,从准备CPA,到通过综合阶段,30-35岁。别人最焦虑的时间,他却给自己归零。
经常碰到有小伙伴表示:看见其他人翻过一页又一页,而自己的学习进度却在原点打转的时候,一种焦虑和不安就涌上心态,以至于一天的复习都受到了影响。
但是接触过的考霸却说:不要去看别人的进度,每天比前一天进步就行了,想办法拿到70分,这就是自己唯一要做的事情。
但是,着急有用么?我们终归要为过往的经历买单,我们把握不了过去,但是能把握未来,我们现在做的都会在未来狠狠的推上自己一把。
有的小伙伴一做题就错,一错就慌,一慌就怀疑人生。但,为何不想想自己为何自己老是做错题。
1、刚刚复习完教材,知识点只停留在了解阶段,做错题很正常,不如再练习练习?
2、做了一段时间还错,是计算题错,是公式错,还是概念混淆?弄清楚,搞懂,再练习试试,慌张帮不了你,但是冷静复习却可以。
是不是对自己太严苛了,客观题35分以上,简单题和计算题正确率70%以上,综合题60%以上,你就已经达标了。
想要做的更好,当然没问题;做不好,为何不从核心考点入手,找找他们之间的联系.......
所以保持一颗平常的心,冷静的看待自己,你会发现,很多问题就会迎刃而解。来得及吗?来得及!
接手了几个大的IPO项目,大A的职业生涯开始有声有色起来。当然忙也是线点是家常便饭,两天的睡眠相当于普通人一天的睡眠。
当然可以。从会计到如今奔波在IPO项目上的新人,大A算是跨过了几个领域。如今35岁的他,仍在开拓新的人生。
愿每一个备考的小伙伴,在备考的日子里,不慌不忙,心之所向,皆为通途。我们终将在胜利的彼岸,分享属于夏季的热烈。